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中国农科院网:棉花所科研复工见闻

发布时间:2020-03-28 来源 :中国农科院网 访问量 : 作者: 赵棋
字体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趋势的复杂情况下,棉花所上下一心,慎终如始,全力恢复正常科研活动。
共克时艰 师生在线同行
  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团队首席宋国立组织团队成员和研究生参加远程生物信息课程的培训。在20天的学习中,宋国立全程和大家一起在线学习、实战操作,宋国立说:“疫情虽然不能让大家进入实验室,但是我们利用这段特殊的时间集中学习了课程,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足不出户’,我们未必能学的这么集中和高效”。
师生共同在线学习
铆足干劲 聚力抢夺农时
  3月初是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也是棉花备播的重要时节。棉花高产育种团队的科技人员积极行动起来,25名符合返岗要求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出复工申请并获批。在基地脱绒期间,大家严格遵守《农场棉种脱绒复工防疫工作细则》,严格遵照所里指定的脱绒工作计划表的安排,并明确运输种子、人工脱绒、搓洗、晾晒等人员分工和详细时间安排。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中午不安排休息,午餐靠方便面等速食解决,但同志们都毫无怨言,铆足干劲,不负春光,千方百计打好春耕备播主动仗。
科研人员称量棉种
争分夺秒 助力棉花春播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团队所有科研和辅助工作人员3月23日全面复工,团队承担的重点研发项目、农业行业科研专项、自然基金等项目的复工率均达到100%。目前,棉花备耕备播进入关键阶段,为了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复工后团队成员争分夺秒、任劳任怨,积极进行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地布置,种子、农药、化肥等试验材料的购置,菌种繁殖等工作,力争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团队人员众志成城、凝心聚力,为棉花事业贡献力量。
工作人员整理棉种
兢兢业业 统筹田间管理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正是一年春耕备耕关键时节。小麦玉米研究中心主任杨兆生研究员、小麦高产课题组组长闫素红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兢兢业业、“早”字当头、抓紧抓实,统筹安排施肥浇水、选种圃的接菌、拔节孕穗期田间调查记载等小麦春季管理关键工作,并指导农民及时进行田间中耕、施肥、浇水,做到疫情防控与小麦科研管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利用新兴网络媒体,针对自己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作了专题栽培技术讲座。
小麦田间管理
统筹规划 抓好质量检测
  疫情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植物生态环境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安阳)的常务副主任崔金杰研究员为今年的检测工作操了不少心,对外亲自与育种家们进行协调,对内统筹规划,不厌其烦地指导和监督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抓好检测质量。检测中心正式复工两周以来,累计为参加西南春玉米区试和新疆棉花区试的育种家提供转基因成分检验报告130份,为育种家们做好技术服务,保障生物安全。
崔金杰研究员指导工作
艰苦奋斗 开展科研试验
  防疫不误农时,固本首在“三农”。疫情发生以来,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团队农药应用课题拟开展的小麦病虫草害田间试验、无人机飞防试验,以及承担农药企业的田间试验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落实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课题组按照规定及时安排人员复工。3月3日起经批准开始进入试验农场开展试验。课题组长马艳研究员积极协调,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在“人少活多、自带干粮、自备交通工具”的艰难情况下,按期完成了相关试验。复工三周以来,已经初步完成试验的前期工作,保证了试验能按计划开展。
无人机飞防试验
无私奉献 投身生产一线
  2020年3月17日,南疆试验站站长李运海研究员坐上了由郑州飞往新疆阿克苏的飞机,开启了新疆基地试验区复工复产的序幕。到达基地后,为了确保基地人员的安全,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自主隔离7天(当地未要求隔离)。自我隔离刚一结束,他就冒着风沙天开始了各项春耕春播的准备工作,深入试验田查看墒情,查看棉种硫酸脱绒现场并进行整理,力争将因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李运海研究员在棉田查看墒情
迎难而上 保障棉种配送
  2020年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育种单位不能如期开工准备试验种子,通过育种家协调沟通,克服种种困难,将育种单位种子准时寄到中棉所,区试站共收到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种子82份,所级品比品系47份。收到种子后区试站全体工作人员一周内完成种子编号与分装任务,并及时寄到各试验点,大家再苦再累也感到值得!
工作人员配送棉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棉花所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投身到棉花科研主战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田间试验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重要指示精神,点亮“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中棉所精神”,为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棉花所科研复工见闻(二)疫情防控不松懈 科技扶贫不放松 下一篇:长江科研中心获批建设望江省级农业科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