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安阳日报》:痴心棉业终不悔 育种路上追梦人----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严根土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 :《安阳日报》(2017年6月3日第1版) 访问量 : 作者: 郭敏
字体

  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创新争先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对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者进行表彰。河南共有5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创新争先奖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严根土榜上有名。本报记者及时跟进,深入采访了这位耕耘于棉田中的农业专家。

  编 者

  5月31日上午,在地处白璧镇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东场九区80亩的试验田中,没有一丝阴凉,十余名科研人员正冒着高温紧张忙碌着。

  几经打听,记者终于见到了严根土研究员。

  一身磨旧的绿色工装,一顶太阳帽,手中拿着田间记载本和两支铅笔,严根土的衣着打扮十分朴素,像普通农民。谈话时,他黝黑的脸庞上总是带着谦和的笑容,但眉宇间却透着从容、坚毅和自信。

  26载痴心坚守 只为选出一粒好种子

  今年50岁的严根土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工作。26年来,他用责任、激情和智慧,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梦——选出既丰产又优质的棉花种子。

  谈起工作,严根土说,由于棉花产量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这就给选育既丰产又优质的新品种带来很大困难。

  但是,越是困难,越要攻克,这是他始终坚守的信念。

  20多年前,严根土刚参加工作时,没有育种经验,可他明白勤奋二字。常常天一亮,他就拿上记载本下地,晚上披着星光回家,在地里获取第一手数据。夏天的棉田像个大蒸笼,但为了观察棉花的生长,他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也顾不得汗水湿透衣衫,经常是蹲得双腿麻木到站不起来。白天观察记录,晚上还要带着各种问题请教老专家。严根土第一次到新疆出差,刚吃过晚饭就缠着新疆农业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探讨新的育种方法,一直讨论到次日凌晨2时。好不容易休息了一会儿,天不亮,严根土又把老教授叫醒,接着讨论。

  凭着这股韧劲,20多年来,严根土研究了8000多份国内外育种材料,分析了从田间地头得来的上千万组数据,于2015年率团队发明了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育种方法。该方法对育种3个关键环节创新了举措,提高了变异的创造、选择和稳定的效率。特别是创建了低代大群体多逆境交叉选择的技术途径,是穿梭育种的发展。通过这一技术途径,严根土带领他的团队育成了中棉所44、中棉所46、中棉所49、中棉所59、中棉所61、中棉所72等系列棉花新品种,截至2015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7875.6万亩,新增经济社会效益130.9亿元。

  该育种方法受到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多次邀请严根土前去讲学。

   育种精益求精 熟悉每一株棉花苗

  “这个叶片颜色鲜黄,是明显的不抗虫,而这株的叶片中虽然也有一点发黄,但是颜色暗一点,有可能是涂药时伤叶所致,应该是抗虫品种。”手持两个不同叶片,严根土耐心地为几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进行讲解。采访这天,这个团队的工作主要是观察、鉴定并记录涂过卡那霉素的棉花苗哪些是转基因抗虫棉。

  研究团队科研人员许庆华跟随严根土工作已有10年。她告诉记者,从5月23日开始,研究团队着手为棉花叶片涂卡那霉素,而严根土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每天在地里挨个给刚刚出芽的棉花叶片涂药。80亩棉田涂了两遍,他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晚上更是疼得睡不着觉。“不管田间试验多辛苦、多劳累,哪怕是移苗这样的纯粹体力劳动,严老师也总是亲力亲为。”许庆华说。

  与严根土相识已有20多年的苏桂兰笑着说:“中棉所未搬迁之前,所部紧挨试验田。夏天的时候,每天下班后,大家都找地方乘凉去了,而老严总是一个人跑到地里观察。”

  “勤下地、多观察,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我跟严老师学习最大的收获。”团队中的博士石建斌表示。

  踏实勤奋、一贯低调、平易近人,始终坚守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科研态度,这是身边许多人对严根土的评价。

  也正因如此,他对每一个品种的棉花、每一个品种的种子都了如指掌。

  “过去,有人说美国的棉花好。经过学习我了解到,美国专家在育种时非常注重精细。所以,只要我们一丝不苟,把试验的细节做好,也一定会培育出好种子。”严根土感慨地说。

  试验中,他总是强调谨慎,这位豫北唯一一位被聘为河南省棉花遗传育种的岗位专家从来不放过有任何瑕疵的种子。对于这种较真儿的态度,严根土坦言:“在几十亩的试验田中,几棵棉株有缺陷看上去不显眼,可是如果我们不谨慎,一旦把带有瑕疵的种子播撒到几万亩的农田中,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辛苦一点、精细一点,种业公司就会轻松一点,农民的种植就会容易一点。”

  工作一丝不苟 一年行程10万公里

  开展棉花抗逆育种需要到偏远的盐碱、干旱地区去做试验。严根土率领团队在省内外建立了18个试验点,一年行程10万公里。

  3月,海南的种子要收获,商丘的营养钵要育苗,山东的盐碱地要查看,新疆的试验地要落实。4月各试验点要播种,5月调查出苗情况,6月易发生枯萎病,7月是开花期,8月易发生黄萎病。9月更忙,他要到各试验点选种,带回安阳进行优选,10月初到海南进行鉴定。

  白天下地选种,夜里赶路,这是严根土一贯的工作作息安排。去新疆选种很辛苦,从安阳坐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再转车到南疆地区,在南疆3个试验点之间奔波,来回需要近半个月时间。在车上,严根土不敢睡觉,因为好不容易大包小包扛上车的是一年的试验成果,不能有丝毫闪失。

  严根土带领团队培育了10个棉花新品种,品种遍及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其中,中棉所44从天津、河北、河南一直种到新疆,还于2013年走出国门,到了中亚吉尔吉斯斯坦,与当地品种相比增产50%以上,让国外棉农和专家十分佩服。中棉所49的推广面积占全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的15.5%,推动了我国主产棉区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第一完成人,严根土于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老百姓的肯定。有一年冬天,内黄棉农选出60多名代表,合租了一辆公交车来到中棉所。他们对门卫说:“今年我们种植了中棉所44,获得了大丰收。我们想看一看这个品种的育种专家,对他说声谢谢。”从此,他和内黄棉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到现在,仍在帮助他们提高棉花种植技术。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证书、鲜花、掌声环绕在严根土的周围,可他却顾不上享受这些光环与荣誉。在他的眼里、心里,只有种子、更加优质的棉花种子。严根土说:“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永无止境。我将继续在科研领域奋力前行,为我国棉花育种、规范化种植尽绵薄之力。”

   【相关链接】

  去年,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4月,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这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辉煌成就丨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 下一篇:党务行政支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专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