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喻树迅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这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花开时节,我们云集古城荆州,隆重召开全国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向在百忙之中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致意!向来自中央各大新闻媒体和省地新闻媒体的各位记者表示由衷的谢意!
科技创新是兴国、强国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我们科技人员的历史使命。作为国家专业棉花研究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要以创新为着力点,推动棉花科技进步,以实现棉花生产发展,棉农增收,为国分忧,为民谋福。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所率先开展短季棉育种,选育出生育期110天的短季棉新品种中棉所10、中棉所16,中早熟新品种中棉所17和中棉所19,推动了耕作制度的改革,形成了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的两种新模式,有力促进了粮棉双丰收。中棉所12是我所80年代后期培育出的丰产抗高枯萎病兼抗黄萎病高产棉花新品种,它的育成引领全国棉花抗病育种进程,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亿多亩,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20世纪90年代,我所又率先在全国开展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形成与孟山都相当的大规模转基因平台,培育出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推广已有10多年,今天仍是一个主推品种。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中棉所45等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升了我国棉花在高科技育种领域与国外的竞争实力。通过几年努力,我所与全国棉花界一道,把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仅占5%扩大到2005年80%以上,国外抗虫棉则从95%下降到20%以下,这表明,依靠科技进步在短时间内赢得了这场国际高技术的竞争。
进入新世纪,我所栽培室以毛树春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创新性地研究提出了棉花“两无两化”(即:无土育苗、无载体裸苗移栽,工厂化、规模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栽培新技术,这是一项国家发明技术,是一项居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新成果,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来支撑这项新技术。它的形成和示范应用,是我国棉花栽培史上继地膜覆盖、化学调控之后的第三个重大突破性技术,前两项技术发明于棉花,始用于棉花,又由棉花推广到其它大田作物,惠及天下,受益于农民。这项新技术的共用性已突显,在农业生产中的前景光明。从运粮湖基地现场可见,规模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展现出现代化棉花生产的前景。从介绍的经验可见,襄樊瓜棉循环育苗扩大了应用范围,常德和安庆工厂化蔬菜与棉花育苗基地的典型很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三高五省”的技术效果很好,“订单苗子”和“订单移栽”已进入生产应用,受到农民的欢迎,当地政府的肯定与积极支持,也使科技界和生产界为之振奋和欣慰。它将推动棉花从卖种子转向卖苗子,又从“栽棉如栽菜”发展成为今天现场所见的“栽棉如插秧”。以此为标志,表明我国棉花栽培和生产管理走向一个新的里程碑,相信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必将培育出大的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公司企业,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发展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集团化的棉花育苗、移栽服务体系,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同时,这项新技术还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不断创新转化机制,实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棉花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要通过努力建立几套体系,大力推进棉花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一是建立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体系。培育形成棉苗移栽企业,推进大规模育苗移栽。二是技术上要进一步缩短缓苗期,达到返苗发棵的时间比营养钵移栽苗还要短。三是建立简便化、简捷化、傻瓜化的育苗和移栽生产体系。要研制就地取材、多样化的育苗新材料,进一步改进基质配方,形成新产品;完善多类型的移栽机具,更加方便农民,要让农民用得起,喜欢用,用得好,形成这样一种新技术。四是扩展应用领域,发展形成通用技术,建立综合育苗基地,推进“两无两化”在蔬菜、水果、花卉和林木育苗移栽上的应用,把“两无两化”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农业通用技术。
同志们,技术进步需要领导支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任何新生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一个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如本技术要尽可能把缓苗期缩短到最短时间一样,逐步完善成熟到尽善尽美。因此,我衷心希望大家来关心这项技术,热情支持这项技术,共同推广这项技术,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2006年4月28日)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豫ICP备12016946号-1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38号 邮编:455000
Tel:(0372)2562200 E-mail:mianhuasuo@caas.cn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