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什么样的棉花才是好棉花?

——“宽早优”模式引发新疆棉花种植重大变革


发布时间:2020-11-27 来源 :《农民日报》2020年11月27日第6版 访问量 : 作者: 张聚明 王泽农
字体

图为张西岭(中)、时增凯(左一)、宋美珍(右二)等专家在新疆昌吉中棉所试验基地考察“宽早优”模式和推广示范的“中棉所113”新品种

“种了25年的棉花,以前一亩地能产300公斤就美得不得了,哪想到现在产量这么高?”新疆农六师102团职工贾锐军今年以“宽早优”模式种了300亩“中棉所113”,亩产570公斤,晚采两天的地块产量达到580公斤。11月初,记者在五家渠市绿农众力种植农民合作社里跟棉农们讨论什么样的棉花才叫好棉花,贾锐军觉得自己种的就算是好棉花。

标准之一:甘蔗两头都要甜,产量高,品质好

谈到收入,贾锐军则低调很多。“成本也高着呢!种子、肥料,样样得花钱。今年售棉补贴还没下来,不知有多少。也就二三十万元的样子吧!”另一位棉农苏胜菊忍不住笑了:“你倒是算算,一亩地成本有多少钱?”——她种的也是这个品种,只是面积要少一些,收入多少自己心里有数,对贾锐军刻意“藏富”看不过去了。支吾之余,贾锐军在大家哄笑之中换个说法:“这么说吧!今年卖棉花的毛收入一百零几万。”

“这个数比较实在。”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科研中心副主任时增凯说,棉花的性状发挥跟种植模式也很密切,这个品种是中棉所专门为“宽早优”机采种植模式选育的,种子、农药、肥、水等消耗量都会减少,节本增收算下来,一亩棉花大约纯收入1500元以上,比旧的品种模式多收入300元左右。

“宽早优”是什么模式呢?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宽度单位的覆地农膜上种植三行棉花,而原来的“矮密早”模式是种六行,这样每亩的棉株数量就从1.5万株以上降到1万株左右。一般来说,株数足够多,棉花产量才会高,可是现在株数减少,产量为什么还增加呢?

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宋美珍博士解释,这种模式减少了农膜上一半的种植孔,增温保墒效果显著,省水的同时能够提早结铃,相对延长棉花结铃期,结铃空间提高了30%以上,成铃率和铃重也提高了10%以上,增产幅度普遍超过10%。

不过,提升品质才是现在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宋美珍说,目前新疆棉花种植已普遍应用地膜覆盖播种、水肥一体化滴灌,棉花机采率也大幅度提高。传统的“矮密早”一膜六行高密度植棉虽然产量不低,但在矮化品种上进行机采,含杂率高的问题愈加凸显,难以满足纺织企业对棉花品质的要求,迫切需要更适合机采棉作业的良种良法。现在他们正在示范推广的“宽早优”一膜三行植棉技术,在棉花品质提高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这种种植模式也深受加工企业欢迎。新疆丰汇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殿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加工企业眼里,含杂率低、一致性好的棉花才是好棉花。该公司现在对周边棉农实行订单收购模式,只要使用他们提供的中棉所为新模式配套培育的棉种,籽棉有多少收多少,收购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两三毛钱。吕殿虎说,他们一年的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用这种订单模式加工出的皮棉因为品质好又受到下游纺织企业的欢迎。“每公斤籽棉给我增加一毛钱的利润,就是300万元哪!”

标准之二:符合现代发展理念,高效率,可持续

在“宽早优”种植模式推行较早的农七师,奎东农场农场主李洪跃是个种了40多年棉花的行家,对“好棉花”的理解更深一层。“种棉花的谁不想多产棉花多卖钱?可是光产量高行吗?棉花的绒长、衣分(籽棉上纤维的重量与籽棉重量的比)、比强(棉纤维的断裂比强度)、含杂率等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很关键。质量上不去,光高产还算不上好棉花。”老李掰着手指头跟记者一条条分析。

质量上去了,产量也不错,总可以算是好棉花了吧?“那也未必。”老李说,“种植成本高的话,还是不赚钱啊!要用多少肥料、多少农药?田间管理费不费时?生长期有多长?同样的人力可以管理多大的面积?这些都要考虑。”

农七师科技局原局长张国建接过话茬说:“所以‘宽早优’模式很关键啊!原来一个人管理50亩都费劲,现在一个人管理200亩不是轻轻松松吗?”

“确实。不过这种模式还有一个特点很多人都没重视,那就是废膜回收容易了。新疆全部实行覆膜种棉,实行新模式后农膜破碎少,容易回收。这才是绿色可持续啊!‘白色污染’的问题解决不好,我们的下一代就没地可种了!”

宋美珍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模式不但播种省工,还显著提高机采棉品质、利于地膜和滴灌毛管的回收,能提高地膜回收率5%-10%。配合适宜的棉种,可以省去定苗、中耕和化控环节,人均管理规模成倍扩大,人均植棉年效益成倍提高,并且因为通风透光好,加上地膜的增温效应,棉花生育期提前,吐絮期集中,叶片脱落比“矮密早”模式干净,提高了棉田的采净率,明显降低了机采籽棉的含杂率。

标准之三:好马还需配好鞍,良种良法,相得益彰

好的模式要有适合的品种才能生产出好棉花。以“中棉所113”为例,它就是在积温偏低的北疆冷凉地区的较好选择。宋美珍说,这个品种可以称为划时代的品种,因为它打破了遗传学上早熟与高衣分、早熟与丰产、早熟与优质、优质与高产四个负相关,它抗枯萎、耐黄萎,抗逆性非常强,是一个集特早熟、优质、高衣分、抗逆性为一体的品种。

为了生产出不逊色于美棉、澳棉的中国好棉花,科研人员根据新疆的气候条件,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长、绿色增产增效团队首席科学家张西岭说,经过10多年的攻关研究,中棉所不但培育了适应新疆棉区的中棉所96A、中棉所96B等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和新材料,还创新了以“宽早优”机采棉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模式为代表的综合性技术。

2017年,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结合,把以“宽早优”模式生产的原棉交由纺纱企业、制衣企业试纺织布制衣,已试制批量200支纱线、面料和成衣投放市场。与我国市场上的大众棉制品相比(20~40支纱),质量明显提高。这批产品光泽如丝,免烫不折,水洗不变形,开辟了高品质原棉全产业链闭环运作先河,对我国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订单规模化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透露,目前“宽早优”植棉综合技术累计在新疆推广面积达到了230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正在引发新疆棉花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前不久,新疆昌吉州科技局邀请中国科学院朱玉贤院士等9位棉花专家,对中棉所在昌吉国家农业园区建立的新疆“宽早优”机采棉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田进行了现场鉴定。专家们认为,该技术充分挖掘品种优势、现代化装备(膜下肥水滴灌、精量播种、精准覆膜等)和温光资源匹配的潜力,实现了原本单一向“温”要棉到现在向光、温、优势品种和现代化装备挖潜的重大转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河南午间报道|安阳:智慧农业 方寸之屏能管理万亩良田 下一篇:新华网:衣被天下 走进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