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新闻客户端阿拉尔讯(记者 王泽农)棉花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棉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先锋作物。但是历年来形成的棉田残膜已经开始对土壤结构、作物生长及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破坏,尤其是在我国棉花主产区新疆,棉花种植已经实现100%覆膜。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团队研发的一种无膜棉种植技术正在带来改变。
10月6日在新疆阿拉尔市召开的“我国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战略研究”中期总结会暨无膜棉现场观摩会上,这一技术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其对推动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新疆,棉田地膜覆盖技术能增温保墒、抑制杂草和防病抗虫,能够大范围地提高作物单产20%-30%。然而,新疆棉田随着地膜使用量的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回收率一直偏低,土壤中残膜量逐步增加,土壤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耕地质量逐步下降,并且成为棉花“三丝”污染的主要成分,严重影响着新疆机采棉品质。
针对这种现状,同时为进一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喻树迅院士团队率先开展早熟、耐低温、耐盐碱的无膜棉新品种选育,成功培育出“中棉619”,攻克了无膜棉品种选育和无膜栽培技术等技术难题。团队研发的“南疆无膜棉新品种培育及其配套技术”成功入选2019中国农业农村十大新技术,被同行专家评定为“解决棉田残膜污染的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为彻底解决棉田残膜污染创新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途径,关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喻树迅院士早在2011年就提出新疆无膜种植棉花的理念,并带领团队成员、依托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率先开展了早熟、抗旱、耐盐碱无膜棉新品种的选育、配套技术的研究,以及成果示范等先期工作。2019年,中国工程院设立的“我国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战略研究”,也由喻树迅院士主持。
据了解,“中棉619”在南疆无膜覆盖条件下生育期120天,霜前花率95%,平均产量可达350公斤/亩。该品系特早熟、耐盐碱、耐低温的特性可保障棉花在无膜覆盖条件下的出苗率和成苗率。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对“中棉619”的种植效果进行了观摩鉴定。大家认为,在我国棉花界专家和广大棉花产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无膜棉”这一产业做大做强,能够彻底解决地膜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为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棉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与现代化终会到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康绍忠、喻树迅、李培武,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农业农村部、中国工程院等部门有关领导百余人现场或者通过视频在线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