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农博士在线》报道,近日,中棉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毛树春应记者要求,回答了棉花轻简生产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棉花栽培环节,劳动强度较大,这也是影响棉花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那么,棉花轻简生产,“简化”了什么让生产变“轻松”了?
一是棉花生产观念变了,观念一变天地宽。
什么观念变了,“种”与“管”的观念变了。过去,常言道“三分种七分管”,生产上普遍采用轻种重管技术,因为那时的劳动力不值钱。现在劳动力值钱,要“七分种三分管”,要把重视管理转移到“种(zhòng)、种(zhǒng)”上来;未来劳动力更加昂贵,还要树立“九分种一分管”的理念,即棉花生产的轻简化是在“种”与“管”上的简化,其中在“种”上下的力气更多、花的功夫更大。
二是棉花的简化管理集中在两头,一头是育苗移栽,另一头是采收,这两项工序每亩需要用工4-5个,费时长达30-50天,也是棉花自身固有的工序,特别需要技术进步加快解决,中间的简化在于引进、应用和集成,形成规范化的技术。
三是说说第一头:轻简育苗移栽
比如,育苗移栽适合长江和黄淮棉区应用,一般增产10%以上。过去营养钵的育苗与移栽都要靠人,一家一户经营,一亩地要花工日4-5个,费时间30多天,移栽要人力打洞、搬苗、放苗、覆土,这样劳动强度很大,现在改变了。育苗可以搞工厂化、规模化,不需要各家各户育苗,移栽可搞机械化,也不需人工。农业部自2007年至今列入主推技术。
前天,我参加了江西九江市机械化移栽观摩会,育苗采用蔬菜大棚,一个大棚育苗能栽的好几百亩,一个基地育苗可移栽几千亩。移栽更先进,更省工,采用机械移栽,这个新机器是中棉所与山东青州火绒机械制造厂共同研制生产的,联合旋耕、作垄、施肥作业,一次移栽两行,机器栽苗、覆土、镇压、注水,效率很高,一台机器5人作业,一天可栽60亩,人均10亩,而一个健壮劳动力1天至多移栽1亩,功效提高了9倍,特别是可以耕整地,破除20多年以来免耕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自行作垄,又节省开沟的用工,很实用,很受农民欢迎,这台机器长江棉区多省已列入了农机补贴。
由轻简育苗移栽引申出了“代育、代栽”的服务新模式,这个模式就是“帮人种田,代人管理”,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其中江苏省射阳县原银棉花专业合作社,很有特色,持续了10年。这个合作社主任叫徐广军,租赁面积1000多亩。4月26日现场看到,育苗采用订单,大棚面积60多亩,总苗有1000多株,可栽8000多亩,还接受“代栽”订单,面积有4000多亩。通过“代育、代栽”服务,减免了家家育苗、户户移栽的传统生产模式,不仅省工,而且农民还可节省成本,对育苗基地国家补一点,农民拿一点,比传统营养钵节省成本,数量每亩50元。
四是说说另一头:机械化采收。棉花是无限花序,手工采摘从9月到11月初,持续时间50-60天,费时很多。机械化采收是采取集中收获,一次采净率要求达到90%以上。这项新技术在新疆发展很快,去年,新疆机采棉面积655万亩,增长20.6%。其中兵团机采493万亩,占75.3%;地方和大户机采162万亩,占25.0%,兵团机采籽棉0.42元/千克,不仅省去了大量的劳动力,综合评价采净率和商品棉的品级等,机采棉的采收成本要比人工节省10%左右。
去年内地机采棉的示范也搞得如火如荼。机采棉种植模式有3万亩,各地召开机采棉观摩会10多场次,参加人数2000人次。预计今年新疆机采棉面积将继续增长,内地机采棉示范进一步扩大。
机采棉有什么特别要求?机采棉要求一次采收,这样就要改变棉花无限的开花习性,科研上采取“压两头,促中间”路线,减少伏前桃和早秋桃,集中结伏桃,以利集中采收,措施上普遍采用“密度倍增”。由于密度倍增带来行株距变化,美国采棉机要求66+10厘米的宽窄行配置。还要全程化学调控,适时化学脱叶和催熟,才能实现集中收获。看来,机采棉还有大量技术需要研究,内地生产应用还需时日。
问题二:我国几大棉花产区,棉花生产特点不同,新疆机械化程度为什么最高?其他产区为什么不能做到比较高程度的机械化?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棉区,这里的机械化程度高,有历史渊源,比如人少地多,种植面积大;还有一年只种植一季棉花,很适合机械化,早在50年度兵团开荒垦殖时,就采用了大量的机械化。当前机械化程度高是现实发展之需,前面讲到的机械化采收就是因为人工采收费用太贵,被迫发展起来的,目前兵团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0%,棉花管理只需要人工打顶,其余耕整地、播种、铺膜、铺滴灌管、中耕、施肥、打农药、采收等都被机械化替代了。
黄河流域棉区植棉机械化水平较低,长江最低。除地少人多、每户耕地较少以外,还有间作套种问题,在一块地里一年种植两季、三季作物,机械化作业难度很大。当前,内地正在推进机械化植棉,比如前面讲到的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黄河机械化采收发展在加快。
五是说说中间的集成问题。中间集成的重点是“代”字服务,包括代耕代播,代管有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和施用缓控释肥等。这些技术措施农业通用,棉花可资借鉴,拿来用即可。
还有精量、半精量播种,省去了间苗、定苗的用工,节省了用种量。精量播种要求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底墒足,口墒好,适时播种。这对种子要求更高,毛子要脱绒,脱绒之后要用机械精选,除去瘪子、不孕籽,还要包被杀虫剂、杀菌剂提高防病治虫能力,达到一次播种一次成苗,一粒种子一株成苗。
还有棉花整枝问题,这个问题研究了很多年,现在很少有人整枝、打杈、打边心,也省去了用工。
棉花施肥过去提倡“少吃多餐”,比如要求施用底肥、苗肥、蕾肥、花铃肥和叶面肥等,现在提倡施用缓释肥,底肥施用占一半,要求深施;另一半在花铃期追施,施肥次数减少了2-3次。
还有灌溉与排渍问题。新疆采用膜下滴灌,不仅节水效果好,而且省去了人工开沟、作垄、灌水等的用工。南方棉田的排渍也是一样,棉田要“四沟”(厢沟、腰沟、围沟和排水渠沟)相通,做到排灌自如。
问题三:棉花的轻简生产可以节省人力、财力,未来棉花轻简技术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未来将发展更轻型的植棉技术,即现代化植棉技术,是将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化和机械化技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技术,这在新疆兵团一些团场已实现,一个劳动力可管理50多亩棉田,如果有耕地可种的话,一个劳动力可管理100多亩,一亩棉田用工仅2-3个,比小麦玉米还要少,这与美国80年代的植棉水平差不多。在内地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也是高度轻简化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新阶段,对科技和生产而言,一是加快棉花轻简化技术和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发一定要走在生产急需之前。二是大力发展农业公益性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代字”服务,减少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力使用,还可转移部分生产成本。三是尽可能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机械化的作业效率,这也是扩大内地棉花机械化植棉的一项措施。
毛树春简介
毛树春,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务院第六届关税税则委员会关税咨询专家,中国棉花市场预警会商专家等。中棉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持总理基金项目等。当前主要研究成果:一是创建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列为农业部主推技术。二是创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和中国棉花长势指数(CCGI),发布《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报告》。获国家、省部院科技奖项8项,主/参编《中国棉花栽培学》(三版)等学术著作30多部,获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14项。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豫ICP备12016946号-1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38号 邮编:455000
Tel:(0372)2562200 E-mail:mianhuasuo@caas.cn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