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科学网:边疆棉农脱贫的“莎车模式”

发布时间:2020-10-12 来源 :科学网2020年10月10日 访问量 : 作者: 李晨
字体

中棉种业科技顾问姜传福(右)在田间向维吾尔族农户(左)传授棉花管理技术措施。中国农科院供图
  金秋时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荒地镇迎来了棉花丰收。
  村民阿仙姑种植了30亩棉花,去年亩产籽棉250kg,今年测产达320kg以上;村民买买提种了35亩棉花地,去年亩产籽棉280kg,今年籽棉亩产达380kg以上……
  近日,在荒地镇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科技扶贫示范区专家测产验收会上传来消息,荒地镇24村的中棉所96A滴灌田示范区籽棉平均产量达到457公斤亩,比当地对照增产48%以上,且棉花纤维品质优良。
  专家组一致表示,中棉所96A及其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对莎车县棉花生产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好品种好技术送棉农
  “今年中棉所送给我们的棉花品种是我们这里最好的种子,以前我们这里从未有过亩产400kg以上的棉花,一般农户的产量在亩产籽棉200公斤左右。”荒地镇镇长图尔荪江·吾舒尔说,明年全乡都准备种植中棉所的品种。
  莎车县是隶属于“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县,也是植棉大县,常年植棉面积约80万亩。全县主要植棉乡镇场(植棉面积大于1万亩)有19个。全县90%以上人口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棉田基本为果棉套作和漫灌种植模式,约占莎车县棉花面积的85%以上,土地分散、地块较小。
  “莎车县棉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林果套作棉田多,漫灌棉田产量低,每亩棉花籽棉产量仅在270公斤左右;多为手工采摘模式,机采模式少,种植模式落后;滴灌棉田少,多数还是大水漫灌,不利于节水;棉田管理粗放,技术措施不到位,种植水平较低;农民所购种子基本为低价种子,限制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等。”中棉所所长李付广告诉《中国科学报》。
  针对上述问题,2019年初,中棉所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莎车县扶贫工作组和专家服务团队。两年来,扶贫工作组主要成员李根源、孔德培等人深入莎车县各乡村,开展县情和棉花生产情况调研,在摸清基本情况后,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为了改良当地棉花品种,中棉所捐赠75吨优质棉新品种中棉所96A,覆盖全县荒地镇、巴格阿瓦提乡和墩巴格乡三个乡镇24个自然村2500余户农民4.6万亩棉田;捐赠农药64箱,捐赠尿素等肥料12吨,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有力支持了莎车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好品种必须有一个好的配套技术才能取得棉花丰产。莎车扶贫工作组针对当地棉区的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集成了优质棉新品种、膜下滴灌、测土配方与营养诊断辅助施肥、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全程化调等5项技术。
  2020年5月,中棉所副所长马雄风到莎车县田间地头调研棉花苗期和苗期管理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在莎车适宜棉区尝试干播湿出技术和新型盐碱地改良技术,扶贫工作组对莎车县的棉花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扶贫工作组对莎车县主要植棉区土壤采集了60多个土样,送中美合资蚯蚓测土实验室进行土壤有机质、PH、电导率(盐分)、氨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指导项目区少数民族棉农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减少尿素等化学肥料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盐碱措施,达到绿色、节本、增效的目的。
  
  优质棉订单生产助棉农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科技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疫情较为严重、居家隔离期间,李付广通过视频会议部署了喀什三县的科技扶贫工作计划,并强调一定要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疫情缓解后,扶贫工作组立即赶往莎车县落实扶贫工作计划。他们与莎车县县委常委解正海等一起,确定了莎车县“优质棉订单生产”项目实施方案和示范基地布局——莎车县墩巴格乡、荒地镇和巴格阿瓦提乡三个重点乡镇。
  其目的是通过主动对接棉花加工、流通和纺织企业,在莎车县建立一个科研—生产—流通—纺织小闭环全产业链经营方式,探索一条区域化布局、订单生产和优质优价的优质棉产业发展之路。
  近日,扶贫工作组主动帮助农民对接轧花和纺织企业,采取订单模式,集中收购中棉所96A棉花,并承诺达到双30标准的棉花每公斤籽棉为农民加价0.2元,达到双29标准的棉花每公斤籽棉加价0.1元。基本实现了扶贫项目区域内棉花全产业链的小闭环运作,为莎车县棉花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开启了一个典范。
  “我们在贫困地区推广种植最新的优质棉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棉花全产业链的有效布局,促进莎车县棉花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提升了莎车棉花产业的整体实力,让莎车县广大棉农得到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带来的实惠。”李付广说。
  
  田间技术服务“富”棉农
  因盐碱情况严重,巴格阿瓦提乡巴格吉格代村艾海提·阿吾提利普的4亩果林套作棉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苗断垅现象。他情绪十分低落。
  中棉所专家组耐心劝导他采取补救措施,发挥棉花自身补偿能力强的优势,强化肥水管理,在缺苗严重的地段补种蔬菜等其他作物,尽可能挽回损失。
  今年莎车县遭遇30年不遇的大旱,棉花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扶贫工作组聘请一线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提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贫困农户送去科学施肥配方和免费肥料。
  米夏乡种植大户秦晓兵种了3000亩棉花,因土地粘性较大、灌水过多、化控不足等导致棉花叶色发黄、植株瘦弱。中棉所专家团队经实地查看和诊断后,提出了“先控后补”的补救措施,指导棉农先进行化学调控,抑制棉花过快生长,后重施氮磷肥,为棉花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取得了喜人的棉花长势。
  恰热克镇棉花土壤沙石多,保水能力差,棉花生长易受干旱影响,同时,黄萎病日益严重,棉花产量一直低于周边植棉乡镇。为此,中棉所专家团队采取了不同的水肥施用配方和黄萎病防治药剂,有效改善了棉花生长状况。
  2020年度,中棉所莎车扶贫工作组向莎车县选派技术服务人员26人次,开展下乡技术指导、现场培训23次,其中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田间地头技术培训活动,共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户6000人次。
  中棉所专家向莎车县引进的先进植棉技术效果显著: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区划,在适宜区域示范推广干播湿出技术,进一步实现节水增效;示范免打顶技术,减少劳动强度,每亩可节本15元以上;使用新型盐碱改良技术不断改良盐碱地的可耕性。
  2020年是莎车县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解正海说:“为助力莎车县脱贫攻坚,中棉所领导和专家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莎车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莎车县多项支持和帮助。实实在在为莎车县的棉花生产送来了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和新理念,为莎车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国纺织报客户端:关注|攻克又一难题!无膜棉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摆脱“白色污染” 下一篇: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特别节目《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