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专用沙袋 大沙袋 试验用营养土
“我们事先准备了防汛沙袋有2种,一种是260余条30*70cm的防汛专用沙袋,每条10~15公斤;另一种是300袋50*70cm防汛大沙袋,每袋40公斤,当天未及分装而被直接搬运。后来,又从各课题调集45*70cm、每袋12公斤的营养土用于堵水防汛,大约350袋。”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后勤服务中心物业科科长张红卫对7•22抗洪抢险所使用3种沙袋的介绍。
“这是应该的,也很荣幸能为中棉所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后搬运过3种沙袋的后勤服务中心陈艳彬这样说。
2021年7月22日凌晨4:00左右,特大暴雨持续不断,中棉所院区内的积水越来越深。正在应急值守领导的副所长马雄风通知值守人员和在所的年轻人投入抗洪抢险。
至4:23,先后抵达的有:杨小坤(大厅值班)、马启峰、奚建平、魏喜军、席金峰、于成鵾、陈艳彬、陈运平、陈飞、辛明华、蔡忠民、史一飞、单永潘、周昊丹、梅峥、张红卫、马建江、方海顺。棉花生理生态创新团队首席庞朝友,见到通知后也赶了过来。
首先组织搬运的是存放在科研楼西门的防汛专用沙袋。4:16,后勤服务中心杨小坤巡查地下室时发现漏水,马雄风便带领人员用沙袋封堵科研楼西侧的弱电井口,阻止雨水进入地下室。
4:26,后勤服务中心主任蔡忠民带领大家搬运存放在科研楼地下室的防汛专用沙袋,封堵两个超低温冰箱室和配电室门口防止进水。
4:30,后勤服务中心奚建平将沙袋用手推车运到科研楼一楼西门大厅门口防堵洪水,科研平台中心的周昊丹,人事处陈飞、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团队梅峥和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辛明华又接着运来2车沙袋。4:47,后勤服务中心史一飞等又将其中的一部分运到科研楼东门堵水。
科研楼存放的沙袋用完后,向科研楼运送沙袋成为一项十分紧急的任务。“地下室堵水工作告一段落后,随着研究生和学生的加入,5:27,马雄风组织向科研楼搬运沙袋。后勤服务中心采购科科长席金锋带领十五六个学生去车库旁边装运沙袋,让我去交流中心拿了一些小编织袋和铁锹赶过去。6:16,我们将两车沙袋运回科研楼。”杨小坤回忆道。这是中棉所第三次组织搬运沙袋。“那儿存放了一堆沙子,我们现场装的沙袋。这是我那天在暴雨中第一次搬运沙袋。”研究生张宇说。
第三次搬运沙袋返回科研楼情形 张聚明拍摄
5:48,中棉所组织第四次搬运沙袋。蔡忠民和保卫科科长方海顺带队,陈飞和办公室尚世龙等十余人参加,从影壁墙后面扛着大沙袋,6:02陆续送到科研楼。
梅峥说:“我和史一飞扛了2次大沙袋,特别沉。”
尚世龙说:“我扛了一次大沙袋,然后领导就安排我们搬运营养土了。”
第四次搬运大沙袋返回科研楼途中 尚世龙拍摄
马雄风说:“35公斤的大沙袋太沉,人工搬运效率太低。”“我就给棉花分子改良创新团队的葛晓阳打电话,说明洪水上涨的紧急情况,表示所里要用他们存放在温室的营养土堵水,他当场就表示同意。”科技管理处处长吴建勇回忆道。5:52,穿上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慧英脱下来的雨衣,吴建勇出发去温室,叫上沿途遇到的人员,开始组织第五次搬运工作,6:03陆续将营养土扛回科研楼。
随着各部门抢险人员及学生们的不断加入,大家集中力量将温室存放的350余袋营养土分别送到所部各办公楼门口堵水。一直忙到将近7:00才结束。抢险人员吃过早餐,便着手将科研楼一楼的仪器设备搬到二楼。
8:17,陈艳彬和史一飞等人参加了最后一次组织的搬运沙袋:“蔡忠民主任和张红卫科长带着我们几个人从科研楼出发到影壁墙后面,装满3车大沙袋送到植保楼。”同行的张宇说:“我和后面来的几个人又给老食堂送了两车,结束时已经上午9:00了。”
搬运大沙袋 左起 张宇(硕士生)王宁(棉花实验班学生) 于成鵾(后勤服务中心)
梅峥(乡村振兴创新团队) 臧榕(硕士生)
陈艳彬(后勤服务中心) 宋晓轩视频截图
“最重的大沙袋重达35公斤,浸透雨水后的沙袋更重。”张红卫说。
在70多厘米深的水中,冒着倾盆大雨将沙袋从存放地搬运到各处,对于中棉所的年轻人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陈飞边看手机照片边回忆:“在搬运完存放在地下室的沙袋后,我又搬运了5次沙袋:5:10,与梅峥等人一起,从科研楼将6袋防汛专用沙袋用手推车运至植保楼,5:30半返回科研楼;6:00左右,在蔡忠民和张红卫组织下,先后两次从影壁墙扛大沙袋,原计划送科研楼,途中有人说种质资源库告急,就都送到那儿交潘兆娥老师;6:20左右,先后两次从温室扛营养土送到刘方老师课题组温室仓库;6:30左右,跟着吴建勇处长从温室扛营养土到产业楼东门;6:40,在吴建勇组织下,从温室运送一车营养土到植保楼。”
摆万龙(硕士生,前)和陈飞(后)扛沙袋到产业楼 宋晓轩视频截图
正在研究所上课的塔里木大学棉花实验班学生,闻讯后纷纷积极参加抗洪救灾工作。
西尔艾力•吾麦尔江(棉花实验班学生)搬运温室营养土
“这张照片是在搬运温室营养土时张中勇老师拍摄的。”塔里木大学棉花班的学生西尔艾力•吾麦尔江介绍说,“我被师兄叫醒后,蹚着膝盖深的水赶到科研楼,先是去车库旁装运沙袋,后来温室向科研楼扛了3次营养土,向产业楼扛了2次,每次2袋,总共扛了5次。然后又参加了科研仪器转运的工作。”
事后统计,中棉所参加7•22抗洪抢险的210人中,有研究生84人,塔里木大学棉花班学生23人,合计占到了总人数的半数。他们大多是“95”后,与年轻职工一道,成为抗洪救灾工作运送沙袋的生力军,为防堵洪水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还有许多中层干部、创新团队首席也身先士卒参与其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我扛沙袋到过科研楼两次。”吴建勇回忆道,“还去了植保楼、种质资源库和产业楼。反正带着年轻人每个楼都去过。”
吴建勇(蓝色雨衣)和尚世龙(绿色雨衣)搬运营养土 宋晓轩视频截图
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首席李亚兵说:“我参加了2次从温室搬营养土到科研楼,一次用车拉,一次用肩扛。”
“我运送的都是温室的营养土,具体搬运次数记不清了,给各个楼都送过。”庞朝友回忆道。
庞朝友(前左)、刘超(塔里木大学棉花班学生,前右)
张正贵(后左)、刘建功(后右)
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刘建功说:“我那天参加从温室向科研楼搬运营养土一次,在科研楼门口接搬运人员卸沙袋好多次。”
洪水包围的国家棉花品种资源中期库 张中勇拍摄
“7•22那天,种质资源库四周全都是水。”杜雄明说道。国家棉花品种资源中期库是一个平房建筑,保存着建所以来收集的1.2万份珍贵种质材料,是国家的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组成部分。
“5:46,我和巴基斯坦留学生穆罕默德•沙希德•伊克巴尔(Muhammad Shahid Iqbal)等人蹚着大腿深的洪水到达种质库,发现空调机房快要进水了,5:55及时向研究所上报灾情并求援沙袋。很快,所里就组织人员就送来了沙袋。”杜雄明回忆道。
植保楼在所部大院西侧,是一幢独栋二层楼。4:53单永潘和梅峥根据领导安排巡查植保楼时发现西门已经开始进水,并于4:58上报灾情并求援沙袋。5:10,俩人拉了一辆车返回科研楼,5:13与陈飞、史一飞和周昊丹装满防汛专用沙袋送往植保楼。
随后,中棉所又组织人员数次向植保楼运送沙袋。由于封堵及时,上涨的洪水对植保楼未造成严重危害。
棉花虫害防控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设在产业楼一层的实验室中,新近安装了气质联用等分析仪器。6:27,蔡忠民收到求援沙袋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车拉肩扛将沙袋送到产业楼的4个门口用于堵水。
送到产业楼正门的袋装营养土 马艳拍摄
用沙袋封门堵水防止洪水进楼淹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国家财产,是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组织和协调搬运沙袋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
后勤服务中心未雨绸缪,事先购买了2种沙袋,并存放各处备用。所领导现场指挥、协调各方,高效率组织搬运工作。中层干部和团队首席各司其职、身先士卒,坚决完成搬运任务。百余名研究生、塔里木大学棉花实验班学生和年轻职工,作为搬运沙袋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及时将沙袋送到指定地点防汛堵水,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险关头冲在前面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年轻职工梅峥说道。
危难时刻见忠诚,危急时刻显担当。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守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沿,积极组织协调,采取搬运沙袋、转运设备、排除积水、水势巡查等措施,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担当,践行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化了“学史力行”活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为表彰他们在抗洪抢险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所党委研究决定,对全所210名参与抗洪抢险人员予以表彰。——摘自《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委员会关于表彰7•22抗洪抢险人员的决定》(农科棉党委发〔202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