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首页栏目» 科研进展

产紫篮状菌CEF642ᴺ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机制解析

发布时间:2025-02-21 来源 :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 访问量 : 作者: 李鹏
字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成功鉴定出产紫篮状菌CEF642N的主要拮抗物质,并通过超微结构观察与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其对大丽轮枝菌的抑菌机制。研究结果对大丽轮枝菌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以“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 CEF642N as a promising biocontrol agent for cotton disease control”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5.7)上。

棉花黄萎病是由丝状真菌大丽轮枝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可造成棉花的减产甚至绝收,被称为棉花“癌症”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虽然能对抗黄萎病,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采取生物防治方法成为对抗棉花黄萎病的优选方案。

该研究发现产紫篮状菌CEF642N的代谢产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113.1 µg/mL,并成功鉴定出1-辛烯-3-醇、1-辛烯-3-酮和反式-2-辛烯-1-醇等主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能显著抑制大丽轮枝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紫篮状菌CEF642N的拮抗物质主要作用于大丽轮枝菌的线粒体和细胞膜。在对峙培养的后期,产紫篮状菌CEF642N还展现出对大丽轮枝菌的重寄生作用。产紫篮状菌CEF642N对大丽轮枝菌的作用模式表现为:在对峙培养的早期阶段,VOCs起主导作用,靶向病原菌的线粒体和细胞膜;随着生防菌与病原菌距离的缩短,非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开始协同作用;当生防菌与病原菌直接接触时,还表现出重寄生作用。研究表明,产紫篮状菌CEF642N能够在三个空间维度上抑制大丽轮枝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对开发针对棉花黄萎病的绿色农药、生物熏蒸剂及生防菌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天池英才”引进计划的资助。中棉所博士后李鹏为论文第一作者,中棉所朱荷琴研究员和冯自力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4c06739

未标题-1xiu.png

产紫篮状菌CEF642N拮抗大丽轮枝菌的作用机制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下一篇:抗病棉花品种诱导黄萎病菌毒力升级的协同进化机制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