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创新及实践效果

  • 获奖名称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二等奖
  • 获奖年度1997
  • 本所排名第四完成单位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杨兆生

成果信息

      本项研究打破常规,改进完善区试鉴定、分析方法,提高了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1.改行政区划为生态区划布点;改高、中肥、水、旱地设点分种性、按肥力水平科学分组。2.改进试验方法,缩短鉴定年限。3.综合多种统计方法的优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了试验评价的准确性。提出适宜河南种植的小麦品种生态型应以中间型品种为主,中北部以半冬性为主,南部以弱春性为主。提出了优化组建品种群的新概念和组建模式,提高了科学用种水平。首创“育(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利用运行新机制,使优良品种迅速变为生产力,推动了黄淮麦区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
      十年共鉴定品种341个,经国家、省两级审(认)定83个,获国家、省成果奖的品种26个,推广面积百万亩以上的55个,千万亩以上的品种15个。仅河南省一组主体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达3.55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4.3亿元,实现河南小麦总产、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和推动黄淮麦区小麦均衡增产作出了新贡献。
      本项研究改进完善区试鉴定、分析方法,建立辩证的品种评价观,提高了区试品种鉴定和品种评价的客观准确性,缩短了鉴定年限,促进了省际间品种交流,加快了用种步伐。创建并有效地实施了“引(育)、试、繁、推一体化”品种利用运行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变为生产力。小麦品种群的优化组建及利用,解决了生产上用种“单一化”和种植“多、乱、杂”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整体用种水平,该项成果为国内首创,在学术理论上有新创见,在鉴定利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不仅适于小麦品种利用,其他作物也可借鉴。
      (资料来源:课题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