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植棉技术研究

  • 获奖名称农业部技术改进奖
  • 获奖等级二等奖
  • 获奖年度1984
  • 本所排名单独完成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张雄伟、林光海、唐燿升、黄育殊、蒋国柱、刁光中、汪若海、刘 刚、张燕萍、方志明

成果信息

      黄淮海平原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宜于植棉。盐碱地5120万亩,其中植棉面积仅占五分之一,由于旱、涝、碱、瘦等因素影响了盐碱地棉花的生育,单产不足25公斤,从而限制了盐碱地植棉的发展。1975年,在商丘县谢集乡古黄河背河洼盐碱地开展研究工作。1981年起加强了研究力度,通过以农业耕作栽培措施为主,结合水土改良、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等调控技术,摸清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提出棉花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到1984年止,四年来全乡万亩棉花平均单产由37.5公斤迅速提高到90公斤,经济效益累计达959万元。商丘地区45万亩盐碱棉田,平均单产也由20公斤迅速提高到50公斤,经济效益累计达2.16亿元。这一巨变,证明盐碱地植棉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四年来的开发研究,基本解决了盐碱地植棉存在的缺苗、晚发、迟熟、低产等问题。明确了土壤含盐量与棉花出苗的关系,确立了盐碱地植棉灌水压盐、开沟起垄沟播躲盐、营养钵育苗移栽、半免耕种植、地膜覆盖栽培、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和种植绿肥培肥土壤等关键增产措施的适应地区、实施条件及其增产效益。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主要科技成果汇编(1957-1987)》1987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