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四种专用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

  • 获奖名称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三等奖
  • 获奖年度1996
  • 本所排名第二完成单位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汪若海、郭香墨、祝水金、张裕繁

成果信息

      本项目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专用棉新品种选育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12个单位协作攻关,在长绒、低酚、耐旱碱和抗虫四种专用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上取得了以下进展:
      1、在广泛收集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专用棉品种资源的丰产性、纤维品质、抗病虫性、抗旱碱性及棉酚含量等进行了全面鉴定和评价,共鉴定种质资源2500份,筛选出优异种质410份,并对部分骨干种质的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科学依据。
      2、采用分裂交配和混交混选等技术提高了优良基因重组频率,打破了专用棉专用性状与产量及其它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遗传负相关。
      3、采用全程逆境鉴定进行定向选择,结合南北一年两代选育技术,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抗逆性的选择效果。
      4、综合运用自然鉴定、生理生化鉴定、旱棚、网室、盐池等鉴定技术,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专用棉育种的抗虫、耐旱碱等鉴定指标,提高了专用棉对逆境抗性的选择效果。
      5、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培育出对棉铃虫有高度抗性、适合不同耕作条件的多类转基因抗虫棉,为我国棉铃虫综合治理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6、利用上述技术,“八五”期间育成长绒、低酚、耐旱碱和抗虫棉新品种共17个,平均皮棉产量增产13.7%,填补了我国抗虫棉和北方耐旱碱棉新品种的空白,四种专用棉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1255.87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1.89亿元,投入产出比1:1034。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本项目整体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四种专用棉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使我国棉花育种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资料来源:课题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