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黄淮海平原棉麦两熟高产栽培理论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研究

  • 获奖名称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三等奖
  • 获奖年度1996
  • 本所排名单独完成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张雄传、毛树春、林光海、黄育殊、蔡忠民、宋美珍、庄军年、邢金松、薛中立、王 宏

成果信息

      该项研究紧密围绕黄淮海棉区熟制改革后,棉花普遍迟发晚熟、低产劣质的新问题,重点研究麦棉两熟高产栽培理论及生产技术体系和规范化管理措施。在麦棉复合群体光热水竞争与互补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掌握棉茬晚播小麦共生期生育规律与套种棉苗5项素质指标;揭示共生期棉行光分布与日总量;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与总积温;麦棉不同带型地温与总地积温;小麦需水规律与棉行水分效应,首次全面准确地提出套种棉花苗期弱光照、低热量和干旱的胁迫机制。这一重要结论既为制定套种棉花采用以促早栽培为核心的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今后研究制定麦棉两熟可持续生产的新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在肥水统一运筹机理研究方面也取得新进展。掌握周年麦棉耗水规律,制定高产节水灌溉体系,显著提高水的利用率;重点阐明平衡营养对棉花生育、产量品质形成的光合、呼吸、酶、激素和超微结构机制,首次提出150%Hoagland溶液为棉花最佳平衡营养液,并研究确立麦棉周年平衡施肥技术体系。首次在国内建成麦棉两熟生产决策系统,指导大面积生产,符合率达到85%。
      依据上述系列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麦棉两熟高产的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两套套种(栽)棉花栽培技术规范,用以指导商丘等36000亩试验区棉田应用,亩产小麦250-300公斤、皮棉80-90公斤,比一般大田增产20%-30%。采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在商丘、巨野、扶沟累计应用面积464万亩,总计增产皮棉32480吨,增产小麦84448吨,取得年均纯效益1.076亿元的良好效果。本研究成果适于黄淮海棉区推广应用,增产幅度可超过20%,年度可增产皮棉250万担,小麦100亿斤。这对迅速恢复本棉区植棉优势将会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四十周年第四个十年科技成果汇编(1987-1996)》1997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P176)